我家门口变了样⑧丨老旧片区“改”出幸福家园

 /  速新闻
2025-09-14 20:29:02 宿迁 >

(速新闻记者 黄星月 李雯霄)衣食住行,是最基本的民生需求。其中的,不仅是遮风避雨的居所,更是承载千家万户幸福的港湾。近年来,我市将老旧小区改造作为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着力推动从“有居”到“优居”的跨越,切实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从“抱怨”到“赞美”,老居民畅谈新生活


9月14日上午9时许,记者来到泗阳县陶然亭小区,居民吴翠霞正在家中打扫卫生。望着从水龙头流出的自来水,她不禁感慨:“现在的条件和几年前比,真是一个天一个地。”



建于2005年的陶然亭小区,曾以优越的区位和完善的配套备受青睐。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各类问题接踵而至。吴翠霞说:“那时候一周停水两三次是家常便饭,有时候正做着饭,水就停了,只能提上桶去隔壁小区借水。”




转机发生在两年前,泗阳县启动片区改造计划,投资约7000万元,对东起桃源路、西至人民路,南至中包河、北至振兴路的12个老旧项目进行统一改造,陶然亭小区正在其中。此次改造坚持“缺什么补什么、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的原则,实施了道路亮化、楼宇立面更新、增添停车位棚等多项工程,让老旧小区不仅“面子”好看,而且“里子”好住。


如今穿行在小区中,吴翠霞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小区改造后焕然一新,住着特别舒服。小区业主现在都爱下楼聊天,关系比以前更亲近了。”


从“单点修补”到“全域提升”,老城区焕发新活力


“我们不仅关注单个小区,更注重整个片区的协同更新。”泗阳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房产中心老旧小区改造科科长孙其昌指着规划图介绍,项目结合实际,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焦点难点问题,从实施雨污分流、治理路面坑洼、修复“两防”亮化、整治楼宇乱象、开展便民服务、完善配套设施、提升街景形象、建立长效机制等八个方面着手,先后建设民国风格特色街区1条、“微公园”1个、农贸市场1个,加装电梯6部,建设物业用房4处,新建或改造大门5处,新增快递末端综合服务站3个、健身活动场所4处、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充电站(棚)20处、机动车停车位625个、垃圾分类站10个,惠及1.5万名群众。




记者在片区走访时发现,多个小区安装了智能门禁,公共区域实现监控全覆盖。


孙其昌表示:“我们共实施了60余个改造项目,既包括屋面路面、内外墙面、管网管线、技防消防等基础类改造,也包含市场游园、适老健身、绿化配套等提升类项目。”


如今,片区内陶然雅居典雅别致,包河公园水清岸绿,中华商城蔚然大气,金城公寓整洁美观,中华广场功能完善……片区的整体面貌实现了质的飞跃。



看着眼前水清岸绿的景象,吴翠霞高兴地说:“环境好了太多!我们老年人有了锻炼休闲的地方,幸福感提升了很多。


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民生答卷写满幸福


泗阳的片区改造是我市推进城市更新的一个生动缩影。我市通过系统性更新,解决了老旧小区的“通病”,更以智慧化、生态化赋能社区治理,为居民构建了安全、舒适、便捷的现代居住环境。


数据显示,自2021年以来,我市已累计完成98个老旧小区改造,惠及居民19.35万人,已超额完成“十四五”目标。2025年,我市将聚焦群众需求,全面推进55个城市更新项目。在完善基础设施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停车充电、物业服务用房及休闲健身等配套设施建设,并采取“一区一策”精准施策。全年计划优化小区物业管理、改造老旧小区12个,持续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改的是环境,惠的是民生,暖的是民心。宿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让更多市民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责任编辑:
葛志兼
杜之辛
评论拿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