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寻亲“功劳”大,宿迁半年助15名流浪者回家!

速新闻2025-07-23 09:58:54

今年上半年,15名流浪人员在宿迁与亲人团聚。宿迁市救助管理站以守护民生底线为使命,从科技、协作、医疗等多维度创新救助模式,用智慧与温情为流浪人员点亮回家之路。7月20日,笔者走进该救助管理站,感受这座城市的温度与人文关怀。




跨越26年的重逢:58天点亮回家路


5月1日,宿迁市救助管理站内上演了感人一幕:几位操着安徽滁州口音的人眼含热泪,紧紧拥抱一名中年男子,并不停地向工作人员道谢。这场相聚,他们等了26年。


男子名叫赵安(化名),1999年从南京祖母家外出后走失,家人四处寻找无果,其户籍因长期失踪被注销。今年3月4日,宿迁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在街面巡查时,在市区一公园凉亭内发现了他。经劝导后,赵安到宿迁市救助管理站接受救助,寻亲工作随即启动。


沟通中,受精神状态影响,赵安虽积极回应,但难以表达数字信息,提及年月日只会伸出手指。宿迁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王羲睿介绍,他们创新采用“手指比画+实物对照”方式,结合乡音、口味等“家乡印记”触发记忆。经反复尝试,得知他属牛,疑似1985年出生,但再无其他有效信息,传统问询陷入僵局。


为了进一步突破僵局,宿迁市救助管理站迅速启动“科技寻亲+人文关怀”双轨机制:赵安入站24小时内,寻亲公告全网发布;7个工作日内完成DNA血样采集与人像比对。虽人像比对初筛无果,但缩小了排查范围。宿迁市公安局物证鉴定所通过Y染色体DNA数据库,锁定安徽滁州赵氏家族线索,经多轮筛查确认赵安与赵某某存在33%父系遗传匹配。随后,宿迁与滁州两地救助管理机构启动跨省协作机制,48小时内完成家族谱系核查,4月29日通过视频连线让赵安与弟弟“云端认亲”。5月1日,赵安的几位亲属将其接回。最终,结合传统问询方法,并借助“DNA数据库比对+人脸识别技术”,这场长达26年的寻亲路终得圆满。


失联6年的重逢:两地联动唤回流浪男子


“你好,请问是宿迁市救助管理站吗?我这边是上海的一家救助管理机构……”就在赵安与亲人相认后不久,宿迁市救助管理站接到上海某救助管理机构的电话。电话那头称,在当地大桥附近发现一名流浪男子,疑似宿迁人。


宿迁市救助管理站立即联系县区救助管理站发起寻亲行动,经层层排查、走访,确认该男子为宿豫区的栗伟(化名)。工作人员前往栗伟老家确认时未找到其亲属,从村民处得知其弟弟现居住在宿豫区豫新街道后,立即驱车前往。


5月15日,栗伟与母亲、弟弟在宿迁市救助管理站内相认。母亲含泪道出原委:2019年,栗伟独自前往上海务工,他读书时曾患抑郁症,治疗后好转,却在异乡突发疾病。6年来,家人多次赴上海寻找无果,她时常以泪洗面。


“多亏了你们,把我儿子找回来!”栗伟母亲感激地说。宿迁市救助管理站凭借两地合作、迅速联动,让这位与家人失联6年的青年踏上归途。


今年1月至6月,宿迁市救助管理站共救助128人次,成功帮助15人寻亲。这些数字背后,凝聚着无数爱心人士的责任心、爱心与耐心。当爱心汇聚成海,前方必有光明!(徐欢 王章蕴)


责任编辑:
李赛赛
李洁
评论拿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