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天“烧烤模式”已上线!如何应对“烤”验?

速新闻2025-07-21 13:10:01


7月20日正式入伏,

意味着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到了。

7月21日,

速速从宿迁市气象部门获悉,

今年为30天“短三伏”,

打破了近十年“40天超长三伏”的惯例。

本周天气如何呢?

一起来看看!

本周我市高温“常伴”

速速从宿迁市气象部门了解到,本周我市天气舞台的主角是多云!不过,“雷雨君”也时不时要来抢个镜:周一到周二,以及周六至周日,分散性的雷阵雨可能突袭局部地区。风儿也“不甘寂寞”,风力较大,大部分时段阵风5~6级。高温更是本周的“重头戏”,大部分地区将持续笼罩在热浪之中,阳光炙烤下,最高气温将在35℃左右,体感温度可能更高,防暑防晒务必做好!

对此,宿迁市气象部门发布防御指南: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暑降温准备工作,大家午后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对老、弱、病、幼人群提供防暑降温指南,高温条件下作业和白天需要长时间进行户外露天作业的人员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当心热出的问题

 “就在前几天,我们接诊了一位热射病患者,情况十分危急。”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急诊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吴超回忆道,当时,患者已经出现抽搐、昏迷的症状,脸色通红,摸上去皮肤滚烫,测体温时直接突破了体温计的最高值42℃。

     接诊后,该院急诊医学科立即启动热射病急救预案:一边用冰盐水给患者物理降温,同时静脉输注低温液体;一边监测他的心率、血压、血氧等生命体征,检查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指标。经过一系列的紧急救治,患者的体温才逐渐降到38.5℃以下,意识也慢慢恢复,目前已经出院。

      吴超告诉记者,防治热射病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降温、早送医”。近期,该院急诊医学科时有热射病患者就诊。热射病分为经典型与劳力型两种,经典型热射病多见于体质较弱的老年人、婴幼儿及慢性病患者,多因高温密闭环境引发;劳力型热射病则高发于建筑工人、消防员、运动员等户外高温作业人群,因剧烈运动叠加高温导致体温急速飙升。


市疾控提醒

据宿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科工作人员介绍,热射病会使人的核心温度迅速升至40℃(核心温度是指机体内部的温度,热射病诊疗中常以直肠温度作为核心温度的标准),意识模糊、惊厥、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异常,肝、肾等脏器受损,胃肠道及循环等系统功能紊乱或损伤,甚至发生横纹肌溶解等严重症状。

那么,如何预防热射病呢?记者了解到,大家需避免长期处于高温高湿环境。如避开一天中最热的时间出行,酷暑季节适当减少户外活动或运动锻炼。户外工作者要科学合理安排时间和工作强度、定时休息。人们在户外作业或运动在进行前、进行中都要少量多次饮水;如出汗较多,应及时补充盐分。户外工作或运动中途休息时,大家要到室内或阴凉处避暑散热,降低高温对身体的影响。人们可根据自身健康情况选择含水量较高的蔬菜瓜果,少吃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保证充足睡眠,中午可在凉爽的室内区域适当午睡,避开酷热时段。

热射病出现时,现场该如何急救处理呢?记者从宿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科了解到,热射病可能会危及生命,在试图给患者降温的同时,周围其他人应迅速拨打急救电话。施救者可将患者转移到阴凉的地方,给患者降温,如用凉湿毛巾冷敷或擦拭前额部、腋下、颈部等。热射病患者肌肉可能发生不自主的抽搐,遇到这种情况时,不要在患者的嘴里放任何东西,不要试图给患者喂水。如果患者发生呕吐,翻转患者身体使其侧躺,以确保其呼吸道通畅,避免误吸发生。

最后,宿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醒广大市民,在大量出汗后,对着空调冷风直吹不利于身体健康。应及时使用毛巾将汗水擦干后,科学使用空调降温。气温高时,大口猛灌冰水饮料会让胃肠黏膜突然遇冷,导致毛细血管收缩,可能引起胃肠炎、腹泻,人们应尽量饮用适宜温度的水。大量出汗后衣服浸湿,大家不要长时间穿湿透的衣服,过多的汗液会刺激皮肤,甚至诱发皮肤疾病,应尽量及时更换。高温天气里,更应关注老人、儿童和慢性病患者的健康,尽量减少外出时间、根据身体状况及时补充水分,避免长期处于高温室外或通风不良处,防止高温天气引发或加重身体疾病。


速新闻记者 王艳珅



责任编辑:
葛志兼
滕治
评论拿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