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海技师学院:把专业建到产业上 把课程建到产线上
近日,江苏省淮海技师学院校企合作再迎喜讯,来自电子商务、平面设计、光伏应用技术等专业的100余名学生分别奔赴格力大松、海蓝欢创、维凯科技三家行业领军企业,开展为期3个月的实习实训教学。此次大规模的岗位实习,既是该学院校园招聘会成果的有效转化,更是学院深化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实践,也是落实人社部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举措。
校企牵手站“岗” 拓宽就业新路径
“还没离开校门,就被企业录用了,还是自己最喜欢的岗位。”该学院22级电子商务专业叶子青同学开心地说,“学院的教育教学方式不仅让我们掌握了过硬的技能,更给我们铺就了更宽更好的就业路径。”
在该学院4月18日举办的校园招聘会上,格力大松、海蓝欢创、维凯科技等50余家行业领军企业进校“抢”人,提供2000余个就业与实习岗位。学院积极联动企业人力资源部门,通过简历筛选、专场面试等环节紧密协作,助力1245名学生成功斩获心仪岗位,同时也帮助企业高效选拔到对口人才,缩短招聘周期,降低人力成本,为企业注入新鲜血液,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实现校企双方的互利共赢。
格力电器作为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领军企业,为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打造了全方位的实践培养计划,重点设置电商直播运营、社交电商策划、数字营销分析、智能客服管理等前沿岗位。“我们构建了‘理论+实践+创新’三位一体的电商人才培养体系,通过真实的电商平台运营、直播带货实战、大数据分析等核心业务场景,通过校企合作让学生深度参与格力官方商城、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等业务模块,培养符合数字经济时代需求的复合型电商人才。”在校园招聘会现场,格力电商事业部负责人表示。
“此次岗位实习实践教学是对校园招聘会成果的深化与延续。”该学院招生就业处负责人赵东坡表示,“学院不仅着眼于提升就业率,更致力于通过实习实践让学生提前适应企业环境,实现从校园到职场的平稳过渡,为后续批次的就业工作筑牢基础。”
校企联合育“才” 提升实习硬实力
多元化的实习实践平台是该学院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学生技艺能力的保障。近年来,为进一步拓宽学生实习路径,拓展高质量就业渠道,该学院通过“实习-就业”联动机制,已与格力大松、京东集团、天合光能、长电科技等百余家优质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我们采用‘双导师+项目制’培养模式,每位实习生都能深度参与实际产品开发全流程。特别是在设计审核环节,实习生将接触到行业领先的智能检测系统。”企业基地负责人杨华光介绍。据了解,海蓝欢创公司专注于智能硬件研发的高新技术企业,将为实习生分配至产品设计、嵌入式技术审核、用户体验等核心岗位。
维凯科技在“双碳”目标背景下,维凯科技的新能源电池研发、工业机器人应用、PLC组件安装等业务板块为实习生提供了前沿技术实践机会。该公司董事长陈红娟表示:“我们始终将人才培养视为企业创新的核心动力,今年特别推出‘光储创星’培养计划,为实习生提供三大技术实践通道。去年有4名实习生凭借在储能系统SOC算法优化方面的创新,直接获得核心技术岗位录用。我们期待新生代能带来更多技术突破。”
校企同心护“航” 筑牢保障暖服务
为确保实习质量,该学院推行 “双导师制”,即为每名实习生配备企业技术导师,同时安排学院专业教师定期跟踪指导。此外,招生就业处还搭建了实习动态管理平台,实时收集学生反馈,及时协调解决诸如食宿安排、通勤保障等各类问题。
“入职之前,企业组织了系统的安全培训,而且学校还为我们购置了意外保险,这种全方位的保障措施让我们能够安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光伏应用技术专业学生蒋昊辰分享说。
“这批实习生是我们重点培养的‘预备军’。”格力大松总经办负责人孙玉超在接受采访时透露,“他们中的佼佼者将获得直通管理岗的晋升通道,这比常规校招更具竞争力。”
学院院长朱宇亮表示:“产教融合是新时代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我院始终坚持‘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三链融通的发展理念,着力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新生态。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推进‘示范平台-协同育人-就业服务’三位一体工程,全力构建“课程共建、师资共培、项目共研、人才共育”的四维融合机制,让教育教学深度对接产业变革,使人才培养真正适配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为产业转型升级输送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随着首批参与实践教学的学生顺利入职,学院计划在6月组织企业回访活动。学院将借此机会与企业深入交流,收集反馈意见,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这场从招聘会延伸到实习岗位的 “育人接力”,通过持续跟踪和反馈,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内涵,正在谱写校企协同育人的新篇章,为职业教育发展注入新动力。(周文)
- 责任编辑:
- 邹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