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报时评 | 让宿迁“研学游”火起来
近日,宿迁市首届研学旅行推介会顺利举行,现场深度推介了宿迁本地丰富的研学资源,并正式开启了“万名学子游宿迁”活动,一系列具有宿迁特色的研学游产品和线路进入了学子们的视野。
研学游是一种寓教于游的教学新业态,是一种走出校门开展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实践活动。特别在当下,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教育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家长不再把孩子局限在课堂里,而是以“在路上”的方式,获取知识、开拓视野。
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超过1600个,预计2026年中国研学游学整体市场规模将达2422亿元。另外,相关旅游平台发布的数据也显示,今年暑期旅游市场继续保持稳步增长。其中,亲子用户成为绝对主力,研学类产品备受欢迎,订单同比增长七成。
毫无疑问,研学游不仅契合了教育转型发展需要,也是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正处在大有可为的发展机遇期,宿迁的研学旅行推介正当其时。
虽然“研学游”日益受到社会的欢迎,但反观目前的研学游市场鱼龙混杂,研学游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不少研学游产品被质疑只游不学或只学不游,从业人员良莠不齐、活动设计粗制滥造等问题也都不同程度存在,与社会对研学游的高期待不相匹配。
作为新模式新业态,研学游在政策引导、市场竞争、文旅发展、家长期待中成为旅游市场新兴增长点,如何推动它从小众走向大众化,还需全盘考虑。
要想打响地方“研学游”的名声,首先要厘清,学才是目的,游只是载体。这就需要相关主体从青少年群体的发展需求出发,科学规划路线,合理安排课程,提供高质量的研学项目。比如,从青少年的思维方式、接受能力入手,宿迁精心打造了“西楚小英雄”“小小探险家”“二十四节气美学课”等30余款研学课程,策划了运河文化、西楚文化、红色文化主题研学路线10余条,建设了全市首家红色剧本杀主题教育阵地、“快乐孩童”周末跳蚤市场、果林谧境采摘园等一系列研学新品。
一种新兴业态从野蛮生长到健康成长,离不开精心呵护,也需要及时纠偏。实现研学游的长远发展,必须立规矩、划红线。一方面,针对研学游特点,应制定专门标准化服务规范,防止市场机构以研学之名打“擦边球”。另一方面,加大对市场相关产品的监管力度,维护消费者权益。同时,督促各组织主体既要保证未成年人的安全,又要保证研学的内容和质量。
“一次研学,终身受益。”这是学生和家长的热切期待,也只有在规范有序市场下的寓教于乐的“研学游”,才能让学生“研”有所得、“学”有所获,才能让“热起来”的“研学游”更好“热下去”。
总策划:徐海涛
执行:王晨 陈秋实
文字:刘海
出镜:朱珠
视频:孙凯凯
- 责任编辑:
- 王韩
- 滕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