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新锐·文学|程果儿:生命在书写中成熟

速新闻2020-07-04 08:37:22

chéng

guǒ

ér


程果儿,本名程艳,1982年生于酒乡双沟,二十出头开始写作,后一度停笔。2013年,已过而立的她以“程果儿”为笔名,重新开始散文创作。

数年间,在《解放日报》《中国教师报》《中国青年报》《新民晚报》《楚苑》《连云港文学》《莫愁》《意林》等报刊发表二十余万字的散文、影评,有文章入选《中国当代优秀作家散文选》、三联出版社出版的文集《何妨静坐听雨》等,曾获得江苏省副刊好作品评选散文类一等奖、宿迁市读书征文一等奖等奖项。



1

懵懵之中 小小少年爱文字


追溯她最早的文学启蒙,应归功于谈神论鬼的《聊斋志异》。放在爷爷的抽屉里,硬面,纸质发黄发脆。读小学时,她去看望爷爷奶奶,总会找出来翻读。因为是文言版本,很多故事半懂不懂,但她觉得文字有说不出的美。

爷爷幼时家境优渥,但世事变迁,大半生为“成分”所累,性格也渐孤癖。他在困顿生活之余偶尔翻阅的“聊斋”,在孙女心中种下一颗读书的种子。

父母都不识字,但母亲一直鼓励她多多读书、好好学习,既是圆母亲未曾实现的读书梦,也是盼女儿能拥有不一样的人生。



1996年,她考取原淮阴师范学校。虽说一直遗憾自己未曾上过大学,但回望过往,三年师范收获颇丰。因为课业相对轻松,有更多时间流连图书馆和阅览室,她像游戏里的贪吃蛇一般,不辨良莠地吞咽书籍。她和室友们点着蜡烛阅读当年流行的言情小说,也曾在武侠科幻的世界里流连忘返。无数现在耳熟能详的世界名著、名家名作,她也在师范里悉数啃完。

工作后,程果儿把阅读的习惯坚持下来。新千年后,电脑逐渐普及,她开始在电脑上记录心情。最初的写作是私密的,第一次投稿的对象是“榕树下”文学网站。很快,她收到退稿信息,说文章写得“不够自然”。失望之余,程果儿仍然继续着隐秘的创作,于真正热爱写作的人来说,发表在其次,书写与记录才最重要。





2

一度搁笔 而立之后再出发


2007年,她结婚成家,既而怀孕生子。数年时间,“生活”成为最重要的功课,只能利用空闲时间在博客上书写零散文字,对于“作家”头衔再不心存奢念。2012年,因为亲人的健康问题,她一度变得非常消沉。这时候,文字又成为慰藉,像一根拉住她的稻草,让她不至于被悲哀淹没。



“程果儿”这个笔名,缘于她的微信昵称“一枚如果”。昵称出自张爱玲小说里的一段话:“如果该是什么样的果子呢?该是淡青色的晶莹多汁的果子,像荔枝而没有核,甜里面带着点辛酸。”谁没在暗夜里为“如果”二字辗转过?直到真正成熟,我们才会知道,生命中根本不存在“如果”,只能一路向前。

2013年春天,她以“程果儿”为笔名,在《宿迁晚报》发表名为《春来乍到》的散文,停滞多年后,再次看到名字变成铅字,真是种莫大安慰。之后,她的作品又陆续刊登于《宿迁晚报》“梧桐巷”副刊。

同年,宿迁日报社策划出版《风情宿迁》口袋书,并举行同名征文比赛。编辑胡继风组织一批本市的写作者召开座谈会,程果儿也受邀参与。回家后,她认真投入创作,到家乡双沟及泗洪有代表性的景点采风,陆续创作出几篇作品。认真遴选投稿后,散文《酒乡,邂逅野生的女人》获得征文比赛二等奖,并入选《风情宿迁》一书。




↑↑↑点击上方音频听《酒乡,邂逅野生的女人》

朗诵 张淑琴



2015年,我市举行读书征文比赛,她的散文《一路相伴》荣获一等奖。2016年,在省级刊物《雨花》举行的征文比赛中,散文《家乡的端午》荣获二等奖;发表在《宿迁晚报》的散文《老景》获得2016年江苏省副刊好作品评选散文类一等奖。再读《老景》,她还可以忆及那年与母亲都不甚佳的状态,以及忧郁中的互相依偎。程果儿说,大概这就是写作的意义吧,将人生中的某个片断定格,并且,让阅读的人感同身受。

一直以来,程果儿都颇喜欢看电影。婚后,在带娃之余,她抽空在博客上记录观影感受,即使当时读者寥寥。2016年年初,她在上海《解放日报》的公众号上发表关于贺岁片《美人鱼》的影评。次月公布阅读排行榜,她与肖复兴、刘荒田、曹可凡等一众名家大家的作品同时入榜。



创作影评的同时,散文仍是她写作的重点。陆续有作品被《意林》《莫愁》《文摘报》等刊物转载,其中名为《手艺》的文章,在《解放日报》发表后,连续被七家报刊转载。散文《女人的手》入选2017年《中国当代优秀作家散文选》;散文《少年人的清新是相似的,中年的油腻各有不同》入选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散文集《何妨静坐听雨》;2019及2020年,她的数篇散文被“学习强国”APP选登。




↑↑↑点击上方音频听《写给不完美的我们》

朗诵 李婷婷



3

暖暖鼓励 写作路上助前行


程果儿任职于泗洪县第一实验学校,小学老师的工作繁忙琐碎,写作时间都是下班后及休息日,写作对象是亲人朋友及身边琐碎事情。写作是件苦差事,一坐半天,绞尽脑汁,还落下腰椎、肩周的毛病。


在省作协组织的活动中,与著名作家迟子建合影。


但写作也是幸福的,尤其是得到回应之时。这些年来,她用文字记录儿子的成长,梳理当老师的苦辣酸甜,分享生活里的零星感受。这些篇幅不长的文字,赢得了一些编辑、读者的欣赏与共鸣。

泗洪文友小池和落花无言,在她写作遭遇瓶颈期后给予鼓励,肯定她的散文创作;沭阳文友冯伟利,在读过程果儿的散文后,辗转加上微信,告诉她:那文字如美女子临水顾盼,比好多人都写得出彩;上海《解放日报》编辑伍斌,在读过她的影评后发表感受:我个人认为,你这篇写得不比毛尖(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著名专栏作家)差……她还多次收到读者发来的好友申请,诉说阅读她文章后的感受,与她分享生命中的感悟。

程果儿说,聆听温暖的鼓励,阅读亲切的话语,是她在写作路上最大的动力。


聆听南大文学院副院长苗怀明教授对《红楼梦》的精彩解读



4

认真生活 生命文字共成熟



从少年与文学结缘,到2019年成为省作协一员,程果儿庆幸自己没有放弃。如今,她已经奔四,认真工作、好好生活是她最务实的不惑之年的目标。在这些“实”的东西之外,写作仍是她性灵上的需要。很多人向她建议,一定要写小说!但她想,踏踏实实地用散文记录生活吧,这些朴素的文字也是需要的。

程果儿说,对于写作,她没有太大野心,只是发自内心地热爱,如渴需饮、饥需食一般。“程果儿”这个笔名她将继续用下去,但她知道,自己已不是一枚青涩的果子,不再企望生命里有“如果”的奇迹发生。她在写作中咀嚼苦涩甜蜜等诸般滋味,让生命与文字一起慢慢成熟。




&


Q1· 

写作给您的人生带来哪些变化?


程果儿

书写的过程是辛苦的,别人休闲娱乐的时间,我都交给了阅读与写作。但写作让我更自信,也让我在平凡生活里寻找到精神上的快乐。因为热爱写作,我在平时的教学中能更好地指导学生们进行习作,很多学生陆续在《中国校园文学》《莫愁·小作家》《宿迁晚报》等刊物上发表文章。我的儿子也爱上了阅读与写作,他的作品也在《七彩语文》《中国青年作家报》《新民晚报》等报刊发表。


Q2· 

在这个“轻阅读”的时代,坚持纯文学创作会不会有种失落感?您有没有想过转型,尝试其他的创作方式?


程果儿

我认识一些从事网络文学创作的文友,每年的收入都很可观。网络文学自有它顺应时代的合理性,也不乏优秀之作。但是术业有专攻,我走上了散文创作的道路,也就没有打算改弦更张。如今,各种媒体之间相互融合,我发表在报刊上的文章,同时会在公众号平台上及相关APP上发布。我可以直接在朋友圈分享给文友们,也可以及时看到读者们的评论。这样的“融媒体”时代,我并不失落。


Q3· 

在写作的道路上,您最想感谢的人有哪些?


程果儿

感谢我的母亲,是她给了我读书的动力与机会。感谢我的小学老师蔡永旺先生,如今我们仍有联系,他一直给我肯定。最要感谢的人是宿迁日报社的胡继风老师,在我重新开始写作后,他给予我许多的肯定与鼓励,更给我发表展示的平台。


Q4· 

对于那些热爱写作的年轻人,您有什么建议吗?


程果儿

深刻的思想,必须有优秀的文字来匹配。想写出好东西,高品质的阅读绝对不可少。写作可以获得利益,但不能全为利益,一定不要忘记自己爱上写作的初心。


编辑读者的声音



《宿迁日报》编辑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 胡继风


我第一次看她的散文,就被她感情的真诚和表达的准确打动了。


上海《解放日报》编辑 伍斌


程果儿以文字的细腻与对人性人情的识透感见长。


贵州《劳动时报》编辑 崔小


我没看过这部电影(《我不是药神》),但是果儿的影评差点把我看哭了。要不是在办公室不方便,肯定痛快地大哭一场。



苏州文友 李仙云


这篇文章(《我们不一样》)我太有共鸣感了。我多次在《解放日报》“朝花时文”看到你的文章,很喜欢你的文章。


沭阳文友 冯伟利


程果儿的文章会老话题新说,生活如旧,语言常新。


北京文友 孔鸣


程果儿的旅行散文《西塘的归西塘,乌镇的归乌镇》,文笔灵动,妙笔生花,深入内心,体悟生命,是一次真正的行走——修行。


      卫茹/文 

剪辑/庄智勇    

制作/王香金 王成莉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