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坦途阔步行——宿迁交通集团高质量发展纪实

时间是奋进者前行的刻度。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回望过去五年宿迁交通集团的发展,奋斗是其最鲜明的底色。
党的十九大以来,宿迁交通集团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高举改革创新大旗,聚焦主责主业,加快转型发展,充分发挥投资融资主渠道、项目建设主力军、国资运营主平台作用,通过一系列的谋篇布局,谱写了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完成了从融资平台公司到综合性交通投资运营集团的成功转型,连续荣获全市国资国企工作综合目标考核先进单位。
数据显示,五年来,宿迁交通集团总资产从204.39亿元增长到342.2亿元,增长1.67倍;净资产从149.02亿元增长到155.64亿元,增长1.04倍,成为推动宿迁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攻坚克难
当好项目建设“主力军”

交通基础设施是经济发展的“血脉”。翻开五年来宿迁交通集团重点项目建设成绩单,亮眼的“答卷”令人振奋。
集铁路客运、公路客运、城市公交、出租汽车和社会车辆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5.6万平方米市综合客运枢纽工程与徐宿淮盐铁路同步交付使用,助力宿迁昂首迈进“高铁时代”。

市高铁商务区市政配套工程建成13条市政道路、4条河道及地下停车场,进一步提升宿迁城市形象、完善城市路网结构;酒都广场建成开园,成为展现“酒都宿迁”白酒文化的标志性工程。
江苏通湖物流园一期工程全面建成并投入运营,二期工程即将建成投用,为全市提高物流效率、降低企业成本作出了积极贡献。

高标准建成上海路城市快速路和徐淮路准快速路,里程约11.9公里;高效率推进北京路、迎宾大道二期等快速化改造工程建设,里程约21.71公里,一个个城市交通“堵点”正在逐步打通,宿迁中心城市快速路网建设加速“成环组网”。

四通八达城间路,南来北往变通途。五年来,宿迁交通集团牢记初心使命,始终把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运营、管理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顶梁柱和稳定器作用,助推宿迁交通事业实现了新跨越。

喜迎党的二十大珍藏特刊


主动出击
当好转型发展“压舱石”

重要之年,大事不断,喜事连连。
8月31日,宿迁市港口集团有限公司挂牌成立,作为宿迁交通集团二级公司,是负责全市港口经营性资产开发、建设和运营的新主体,力争通过3年—5年时间,把宿迁港打造成为苏鲁豫皖区域内河航运枢纽中心。

9月2日,宿迁东枢纽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揭牌成立,由宿迁交通集团和宿迁豫建开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负责高铁宿迁东站片区投资、建设、开发、运营,是展示区域形象的重要窗口、提升城市能级的重要举措、实现站产城融合的重要载体。
……
搭建平台,布局落子,八方拓展。五年来,宿迁交通集团转变发展观念,调整发展结构,优化发展模式,不断挖掘新潜能、开拓新业态、锻造新优势,市场活力进一步迸发。
江苏宿迁交通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深耕公路施工主业,培育壮大市政施工、试验检测、设备租赁、绿色建材等产业板块,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积极构建“1+N”产业布局,经营指标实现年均两位数增长,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截至目前,年度新签合同额达12亿元,较2017年10月底的2.62亿元,增长4.58倍。

江苏通湖物流园有限公司紧紧围绕“全市物流综合服务平台”定位,大力推进配套和承载能力建设,持续优化完善信息平台功能,建立健全运营管理架构,增强综合服务功能,为全市各类物流企业、工业制造企业、商贸流通企业提供一站式一体化物流信息服务。今年8月,该公司正式获评“国家AAA级物流企业”荣誉称号,成功迈进国家A级物流企业行列。

宿迁交通传媒有限公司充分挖掘扩容市区广告媒体资源,搭建户外广告媒体交易平台,全力打造宿迁户外广告发布第一运营商;“酒都直聘网”正式开通试运营,面向宿迁广大求职者提供就业服务,为全市高质量人才发展聚势赋能。
宿迁市恒通汽车租赁有限公司整合集团大巴、中巴、商务等各类车型,拓展新客户资源,开发汽车后市场业务,争做全市最优质车辆租赁运营商。
历史从来不加注解,发展创造一切。
一串串佳绩,是宿迁交通集团人心血与汗水的结晶,更是宿迁交通集团加快转型发展的深深足迹。

喜迎党的二十大珍藏特刊


用情用力
当好公共出行“服务员”

“作为外省来宿人员,我给宿迁公交点个赞,不管是发车间隔时间还是服务质量,都相当满意,票价更是亲民。”2022年8月,在市运输服务中心、速新闻、宿迁市城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联合开展的“喜迎二十大 万人评公交”活动问卷调查表上,蔡女士认真填写后给了“高分”。
改善民生是民心所向。五年来,宿迁交通集团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亟待解决的问题着手,对接群众需求,大力实施民生实事项目,全力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

按照公交优先发展战略要求,宿迁市城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新建改建市区公交枢纽站(首末站)9个,新建、改造公交站台691个,更新及新增新能源汽车270辆,推进“智慧公交”建设,完善“公交E出行”APP功能,实现公交“全支付”乘车,年均安全运送乘客3374.14万人,准点率达98%,有效满足群众“方便、快捷、舒适”出行需求。
宿迁汽车客运集团有限公司围绕主业精耕细作,拓展运游结合、定制班车、景区直通车等服务,年均运送旅客176余万人次;坚决扛起国企担当,承担疫情转运任务260余次,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坚强的运输保障。

宿迁公共停车场建设管理有限公司积极整合市区停车资源,加快推进“智慧停车一张网”建设。目前共管理停车泊位1.8万余个、停车场81个,“宿迁好停车”APP注册用户达48余万人、注册车辆近28万辆,停车泊位日均周转率由原来的不足2次提高到6.17次,市区停车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五年来,宿迁交通集团积极践行“服务交通、发展惠民”的企业使命,持续增强运输服务供给能力,全面提升全出行运营品质,用干部职工的辛苦指数换取人民群众公共出行的幸福指数。

喜迎党的二十大珍藏特刊


示范引领
当好改革创新“排头兵”

改革创新是应变局开新局、实现美好蓝图的关键一招,宿迁交通集团人深谙此中道理:
始终坚持战略引领,科学编制“围绕一个定位、实施二元战略、聚焦三大主业、致力四圈打造、落实五大发展”的“12345”战略发展体系,为高质量发展擘画奋进蓝图,为改革创新找准实践路径。

深入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全面推行宽带薪酬和全员绩效考核,探索实施超额利润分享试点,取得50余项管理创新成果,目前已完成改革任务的99%以上,总体改革步伐走在市属国企前列。
充分发挥信息化赋能作用,加快推进智慧交通建设,组织落实信息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开展城市全出行服务运营商线上平台研究,完成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全面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

扎实开展“对标一流、创先争优”活动,对比标杆企业找差距、查不足,对照问题抓改进、促提升,夯实管理基础,激发创新活力,有效提升治企能力,发展潜力加速释放、发展动力充分迸发。
着力构建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和完善《“三重一大”决策实施办法》等重要制度、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形成统一规范的制度体系,创新活力逐步释放,发展“含金量”与日俱增。
善弈者谋势,善谋者致远。据了解,宿迁交通集团目前投资控股企业13家,投资参股企业7家,经营范围涉及交通工程建设与施工、城市公交、长途客运、现代物流园区、片区开发、道路养护、建材销售、公共停车、汽车租赁、交通传媒、通用航空等业务板块。
星光不问赶路人,历史属于奋斗者。五年来,宿迁交通集团既有量的积累,又有质的飞跃;既有点的突破,又有系统能力的提升。不断蓄积的改革创新力量,正成为宿迁交通集团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喜迎党的二十大珍藏特刊


融合互促
当好国企党建“先锋者”

6月28日,在建党节到来之际。宿迁市民在等待乘坐304路公交车时发现,随着车辆缓缓驶入站点,“党建·家”号主题车映入眼帘,车体、车厢升级为以中国红为主色调的党建车厢,令人眼前一亮。
此外,车厢内还融入宿迁交通集团党建核心理念、“一支部一品牌”丰富内涵等创新理论成果,犹如进入一座移动红色课堂,让乘客在十米车厢内充分感受红色文化熏陶。

五年来,宿迁交通集团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党的组织路线,厚植“做实党建提升生产力、做强党建提升竞争力、做细党建提升凝聚力、做优党建提升组织力、做严党建提升保障力”的“五做五提升”党建核心理念,推动党的建设与生产经营融合互促,集团党委先后获得省、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当“火车头”做“主引擎”。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组建忠诚于党的强劲“火车头”,把准政治方向、提高政治能力、增强斗争精神,在项目建设、改革发展、疫情防控等大战大考中彰显担当。
牵“牛鼻子”耕“责任田”。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不停步,一体推进“三不”机制贯通融合,创新开展内部巡查审计全覆盖,突出抓好“廉洁工程”建设,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氛围更加浓厚。
化“软指标”为“硬杠杆”。严格落实基层党建“六个基本”,突出抓好书记项目,让“支部建在项目上、党徽闪耀在车厢里、党旗飘在园区中”,在工程一线高标准打造“党建·家”活动中心,在经营一线高规格建成政治生活馆;多维打造品牌矩阵,扎实开展“一支部一品牌”建设,着力在丰富品牌内涵、扩大品牌效应上做深做活。

争先创优走在前列,先进荣誉纷至沓来。“党建·家”书记项目获评“全省交通运输行业优秀党建品牌”,公交310路获评“全国青年文明号”,集团本部及3家子公司获评“省级文明单位”、7个党(总)支部先后荣获“全省交通运输行业先进堡垒党支部”称号。
披荆斩棘,奋楫扬帆,山海可蹈,未来可期。宿迁交通集团将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全方位推进集团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为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宿迁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争取更大荣光。

喜迎党的二十大珍藏特刊

组稿 张健 邵瑞 蔡留倩
编制 王柏杨

